廖拥国:小庭长的大作为
2021-05-12 15:14:19          来源:汨罗市文明实践服务中心 | 编辑:谢江 | 作者:徐蔚明 杨中书          浏览量:550073

庚子年的一个阳春之夜,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瘟疫”,击退了往日的喧嚣,寂静得只剩下不远处断续传来的蛙声。突然,一道电光从窗前划破漫漫长夜,伴随着阵阵响雷惊醒了悠悠汨罗江畔的长乐千年古镇。

正在这江边庭院伏案办公的他,合上厚厚的案卷,闭目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就是汨罗市法院长乐法庭庭长廖拥国,他正在思索一系列疫情期间涉及湖北当事人的案件,一件是当事人一方是湖北襄樊人起诉离婚案件,一件是交通事故系列案件,涉及湖北荆门、武汉等地达16人之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交通事故系列案件,如何在疫情期间化解矛盾、平息当事人的情绪,通过他连续几天的电话、微信、视频沟通,反复做当事人的工作,一件已经主动撤诉处理,一件延期处理,前期工作已经全部做到位,他总算松了一口气。

连续三年来办案500余件,无一件发改案件,去年被评为汨罗市劳动模范,连续几年被市委市政府记功、嘉奖,被上级法院评为优秀法官、办案能手,办公室里的一副副锦旗、一件件奖章,记载了他一个小庭长的大作为。

         注重小心灵   埋下公平正义的大种子

廖拥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生于汨罗一个乡村大屋场。在他少年的岁月里,至今保留有祖辈传下来那杆大秤的记忆:凡是屋场邻里间的货物交易或者借贷关系,都以祖辈传下来的那杆大秤为准。不少从屋场外购回的东西,若对短斤少两心存疑虑,便要寻来这杆秤称一称,掂量掂量。自然,这杆大秤成为了全屋场人衡量公平的化身。他的爷爷也不止一次朴素地告诉他:“拥国伢子啊,你一定要记得,在看到这杆有型大秤的同时,心中也要装有一杆同样的无型大秤。凡事,都要先用心中的那杆大秤去掂量掂量。”或许,心铸大秤这朦胧的公平种子,就是从那时起不知不觉地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

九十年代末期,他考入省政法学校学习,在长沙岳麓山下走进了一个全新的司法世界。追忆那段求学的日子,让他铭记最深刻的是哲学老师讲解康德的那段墓志铭:“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那“心中的道德律令”不就是爷爷反复言说的“心中要装有一杆同样无型的大秤”吗?他隐约感到了某种内在的联系,却无法顿悟其中的某些奥秘。

带着青春的梦想,带着人生的憧憬,他毕业分配到了汨罗市人民法院,成为了桃林法庭的一名书记员。三年的岗位实践,三年一线见证各类纠纷中的人生百态场景,让他对司法审判有了全新认识,也让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成了新的淬炼与升华。自此,少时关于那杆大秤的记忆,便定格成了他处事的心灵基石;爷爷关于“心中要装有大秤”的叮咛,便铸就成了他判官生涯的最高“心中的道德律令”,激励着自己一生去坚守那个灵魂深处的职业操守。

         化解小纠纷   践行公平正义的大作为

二十年来,他先后历经基层法庭、机关民庭、刑庭、审管办等多业务部门。无论自己岗位怎么变换,他都始终保持初心不变,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用实际行动践行公平,在判决实践中处处彰显公平正义。

20191月,长乐马桥一村民傅某某,在经历一年的漫长维权调解无果后,终于无奈地选择了一纸诉状,将她打工的地方长乐加油站告上了法院。

廖拥国接手该案件后,仔细翻阅了案卷,还原了2018125日早晨傅某某在骑摩托去上班的途中不慎摔倒、导致身体受伤、住院治疗、治病费用、原告被告之间的劳务关系以及当地村委组织多次调解未果的全部过程。他深知,此类案件极为棘手,一方面原告难以有完整的法律依据支持自己主张全部赔偿的权益,另一方面被告又难以完全推脱自己的法定义务和人道责任,双方则都希望得到法院的公正解决。若简单依法判决则无法调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也可能引发更多新的矛盾和冲突。

对此,廖拥国选择了艰难的调解之路,依据《合同法》《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立法精神和原则这杆大秤来行践大义。他首先明确告诉原告,你上班途中发生骑车摔伤事件,虽其过程有合理时间、合理路线的因公因素,但事故确系你本人主要责任,无法满足工伤认定必须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所以你主张赔偿6万多元的权益没有法律依据。但你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治费,可以得到部分的支持。廖拥国又多次找被告加油站的负责人沟通,主要告知被告他们,《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精神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虽然原告不符合工伤处理赔偿有关法规条例,但她毕竟是你们油站请来食堂煮饭的员工,也是确实是在来上班的路上发生了受伤,从法律上讲你们要承担一定医疗期间内病假工资,从道义上讲你们要承担一定疾病救治费,况且你们用工不规范,她的员工五险一金也没买,故油站也要承担一定的费用。经过几个来回的沟通调解,这个吵了近一年的冤家同时坐到了法庭,在廖庭长情、理、法三者关系的细心阐述中,他们一起找到了秤砣的平衡点——油站补偿25000元给原告并当场兑现,双方握手言和,当庭调解圆满结案。事后,傅某某特意到法庭送来一面锦旗,称赞廖法官“公平公正,执法为民”。

在中国乡村最小的基层法庭,法官一般都难以经办媒体人眼中那种民事刑事伤害大、人群涉及面大、社会反响大的大案要案,但在廖拥国的心中,所有案子对于当事人没有小案可言,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对于最终走进法庭的个体来说都是天大的事、天大的案。他常说,一粒尘埃,或许落到某个老百姓的头上就是一座山。

他经办过一件最为让他揪心的案子:2018 5月,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击碎了长乐镇青狮村一个黄姓家庭的原有平静生活。老年丧子、中年丧夫、少年丧父,巨大的悲痛笼罩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丧夫的杨某,万念俱灰。在伤痛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平后,她决意带着女儿晨晨回自己的云南老家抚养。然而,年过六旬的爷爷奶奶当然执意不肯,既无法承受其子留下的唯一血脉远走他乡,更难以割舍多年来与孙女朝夕相处的那段亲情,故而翁媳之间就晨晨的抚养问题酿成纠纷。20194月,丧夫妇女一纸诉状,寻求法院维护其对女儿的监护权。

廖拥国十分明白,此案法律关系简单清楚,母亲具有第一优先监护权。可对当事人来说,任何法律判决都无法填平失去和远离亲人的痛,尤其是那未成年的女儿。面对这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他多么希望在遭遇如此打击后不再残缺,他多么希望双方能在维系亲情中达成和解,但他的多次努力都让当事人在法与情的炙烤中无能为力,难以自拔。

开庭的那天,廖法官在判决书外加了一段类似这样的判词:女儿晨晨,也许不久将要离开她的爷爷奶奶、离开生她养她的故乡、离开她的童年伙伴、离开埋葬她父亲的墓地,走向那恐惧与希望并存的远方,这对其心灵的打击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希望她能坚强地生活,在磨难中健康成长、感悟人生无常;母亲杨氏,你还有很长人生之路要走,包括追求新的幸福生活,希望你用更多的爱来烫平女儿受伤的心灵,教育女儿不忘亲情、莫忘乡情,为女儿的未来不再受伤害而撑起一片蔚蓝色的美好天空;爷爷奶奶,苍天无情让你们与儿子阴阳两隔,现实残酷也即将让你们与儿媳、孙女天各一方,但只要心还在,一个电话、一段视频依旧可以凝聚起你们之间的血脉亲情,一份思念、一丝牵挂依旧可以延续起你们之间的伦理道义,希望你们放下伤痛、放下恩怨,暮年之路不会孤单。庭审完毕,公公、婆婆、儿媳,他们哭抱成一团,明白了血脉背后的伦理大义。

当天的工作日记里,廖拥国记下了一段文字:“此案无论怎么判决,对小孩、母亲与老人来说都是残酷的,因为法律条文无法公摊与细分他们之间的亲情。唯一让人欣慰的是,我终于撞开了他们内藏的恻隐之心的闸门,使得法律名义上冰冷的三代人伦关系恢复了温度,至少当下重启了阻断的宗族血脉的流通。无法预知未来,这三代同堂的各自命运最终将走向何方?尤其是在这个人心不古的大变革时代,只能祈愿这位既是儿媳又是母亲的主角,能够长时间地搭建起三代人的联系,哪怕只是十年或五年的坚守,对老人和孩子都是一份莫大的安慰,聊以慰藉创伤的心。”

         着眼小事情   展现廉洁执法的大形象

在汨罗市人民法院100多名法官干警中,跟廖拥国有过工作和业务上交流的人,大多知道他有一个“雅号”,习惯于称他为“廖博士”,这也是对他在三年院审管办主任岗位上案件质量把关业务能力的一种高度肯定。他管案严谨、做人更严谨,从小事情入眼,从小节做起,做人、做事都非常严谨。

廖拥国知道自己法学理论起点低,唯一的途径就是勤能补拙。多年来,他坚持在办案中学习业务,在典型案例解剖中积累经验,在政治活动中锤炼党性,在沉思冥想中触类旁通,率先通过了法官资格国家考试,奠定了扎实的专业水平、人文素养和过硬的清正廉洁作风。

20197月,岳阳楼区当事人陈某,因民间借贷纠纷将长乐当地一龙头企业告上法庭。廖拥国接受此案后,双方当事人都利用各种资源找到他,一方要求从维护地方最大利益出发判决,一方担心有地方保护主义而怕判决不公。但他秉持一贯廉洁办案的原则,不为人情、利益所动,铁面无私,在厘清借贷关系的事实基础上,依据法律规定既剥离了高息部分的不法权益,又维护了债权人的正当权益。庭审后,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都认同这种天经地义的公正裁决,表示不再上诉。

今年325日下午两点半,一场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长乐法庭如期开庭,原告傅某某是长乐本地人,被告戴某某是慈利县人,由于疫情的影响,延至现在才开庭,又由于言语不通,双方矛盾非常尖锐,庭审一直持续到晚七点半才结束,食堂的饭热了冷,冷了又热。庭审结束后廖拥国让双方当事人先行和解一下,刚端起饭扒了几口,当听到双方有松动的可能,他马上放下筷子参加调解,一直到晚上八点多才调解完毕,此时,他虽然饥肠辘辘,可他感到案件的顺利调解比什么美食都好。

三年来,廖拥国经办的案子近500件,无一例差错。谈到自己的“心铸大秤、行践大义”的法官生涯,廖拥国说:“每一件案子在正式判决前,我都要叩问自己的灵魂,以良心安否作为检验自己案子是否判得公平正义的最高标准。心安则为之,心不安则修正之,并努力去调试那大秤上的平衡点。”正如该院院长孔剑所说:“廖拥国同志个子不高、水平高,办事、办案都非常严谨认真,是一个非常过硬、可靠的好法官”。

  是的,在中国古代既有“道失而后德、德失而后礼、礼失而后义、义失而后法”的社会治理道统,又有孟子“四心学说”、慧能“明心见性说”和王阳明“良知学说”的思想理论支撑,还有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人生实践标杆,由此产生了徐有功、狄仁杰、包拯、海瑞等一大批公正清廉的法官。难怪,近代西方法学理论奠基人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写到“中国人总是说,在他们的国家里,刑罚越增加,谋反的事情就越多。这是因为刑罚越增多,人们的自由便越少。当人们的自由被限制到忍无可忍的程度时,革命就发生了”,这其实是对中国德法并治的高度评价、是对中国天理良心一体学说的高度认同。当下中国正在全面建设法治社会,而法官在现代司法实践中,无论是甄别还是取舍当事人之间的法律事实判断、是非判断、价值判断,都最终取决于法官那颗纯正的良心。或许,廖拥国的司法实践诠释了众多中国法官用良心检验生命真理的审判大格局,也如英国法学家麦克莱曾说过“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


责编:谢江

来源:汨罗市文明实践服务中心

专题
精选
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